水箱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水箱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粮食三高是个愉快的负担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21:15:55 阅读: 来源:水箱厂家

一面是我国粮食连年增产,一面是进口粮食快速增加,粮食高产量、高收购量、高库存量“三高”叠加,是否会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?3月6日,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农业组小组讨论会结束后,《民生周刊》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、局长、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任正晓。

破解三个矛盾

民生周刊: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?

任正晓: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,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,国家粮食库存充裕,社会各方面粮食需求都得到了可靠保障。但是,从长远来看,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。当前,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。

民生周刊:哪三个方面的矛盾?

任正晓:一是粮食供求总量长期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矛盾。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好中国粮,这个任务十分艰巨。一些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,突出的是玉米。玉米和水稻出现高产量、高收购量、高库存量“三高”叠加。紧平衡形势严峻,同时却又出现三高叠加。

二是托市收购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。国内粮价受托市收购价格支撑普遍高于国际市场。来自国家粮食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,目前,每吨国产玉米、大米、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810元、900元和700元左右,大豆的价差更高,达1600元/吨。以前靠制定最低收购价政策来保护农民的利益,曾经发挥过非常大的作用,但是,现在看来,效应越来越弱,提升空间越来越小。

三是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的矛盾。一些替代品种,如高粱、大麦、酒糟粕、木薯干等非配额品种进口快速增加,2014年,这些替代效应明显的品种进口总量接近228亿斤,相当于上年进口总量的12.8%,挤占了国内玉米市场份额。

目前,国家的粮食购销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民生周刊:如何解决这些矛盾?

任正晓:中国人吃饭还是要靠自己。首先,要解决有地可种。耕地、水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最基本生产要素,否则保障粮食安全就是一句空话。第二,稳产、增产要与节约、减损并重,而且要优先突出节约、减损。粮食产出后到上餐桌前,每年损失掉的粮食在700亿斤以上,损失率达8%,虽然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粮食产后损失率,但我国粮食体量大,损失掉的不是一个小数目。第三,提升国内粮食产能与走出去要并重,而且要优先提升国内粮食产能。我国依然具备粮食增产潜力,农田基本建设欠账还很多,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,需要政府引领社会资金注入。

努力减少损耗

民生周刊:流通过程中有哪些环节损耗较多?

任正晓:首先是农户储粮环节,农民储粮条件、技术手段落后,每年损失400亿斤以上。为此,国家从2007年开始推进农户储粮工程,建设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科学储粮仓,减少在农户储粮环节造成的霉烂、鼠雀破坏的损失,经过几年的努力,农户储粮环节减损6%。

第二个环节是粮食企业的储存,一些危仓老库多年失修,一些社会粮仓不具备安全储粮条件,每年损失150亿斤左右。准备用3-5年时间,改造危仓老库,加强社会粮仓管理。

第三是加工环节,由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,粗放加工导致的浪费,还有过度加工也会导致成品粮产出率下降。损失在130亿斤左右。要大力改造提升粮食加工产业,科学引导国民消费,过度强调吃得精、吃得细反而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。目前,已经在推行试点,通过科学加工,可以提高6%-7%的产出率。

最低收购价效果好

民生周刊:您如何看待目前的“三高”现象?

任正晓:这是个愉快的负担。我们最期待的就是每年的粮食大丰收,收购量增加对农民卖粮变现增产增收也有好处,当然库存也不是越高越好,不过“手中有粮,心里不慌”,库里是满的,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有保障。我们大大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线。我们需要做的是,合理引导粮食品种结构调整,实现品种的平衡协调,做到总量平衡,品种平衡。

民生周刊:小麦、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以后是否会向目标收购价政策靠拢?

任正晓: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一项惠农政策,目的是要让种粮农民保持积极性,使得种粮农民不仅要保本还要增收,这项政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与政策引导息息相关,这项政策必须坚持,而且要完善。

目标价格的改革正在积极推进,还在试点阶段,已经探索了一些初步经验。至于何时向主粮方面推进,还要根据国内的粮食生产情况,要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基础上稳妥推进。

创新农业主体

民生周刊: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基本农田撂荒现象,您怎么看?

任正晓:今年春节回老家,我曾花费半个月时间了解过耕地撂荒现象。确有退耕还林,甚至发展成非农用地的情况。不过,中国农民是爱地惜地的,农民将土地看得很重,很有感情。继续传承中国农耕文化中爱地惜地的文化精神,同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,让产区积极发展粮食生产,让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。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。

民生周刊:您认为创新农业主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吗?

任正晓:这是中国农业改革,特别是粮食生产体制发展到今天,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,也是战略决策。中国农业,特别是粮食生产,发展规模经营,集约经营,有赖于新型农业主体的产生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合作组织,家庭农场,使得一家一户的小块耕地整合起来,实现规模经营,提高土地产出率,同时提高粮食生产效益,让规模效益能够使农户受惠,经营企业也能够得到收益,越做越大,越做越强,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。(记者 崔靖芳)

西藏订做工服

桐乡工作服订做

柳州工服设计